一、美國軍事政府轄下台灣(民)政府已於2013年1月2日升格為台灣政府,台灣政府請記得將台灣(民)政府官網中的com(商業團體)更改為gov(政府機關)以符實際,以正身份。

 二、台灣政府既是政府,就要有政府的政策主張、宣示,(雖然現在還沒執政,但終究還是會執政),台灣政府對於不符台灣民意的措施,應該宣示表明立場,一切後果由政策執行者負責,司法部分,違法亂判,最終平反時原承辦相關人員必須接受轉型正義處分。

 三、請台灣政府將台灣現在通用的「國語」名稱宣示改成「華語」,以符事實,(台灣目前不是國家,何來國語?)

 四、台灣政府的法理學院教學,請以台灣通用的「華語」教學,以方便不同語群的本土台灣人研習。台灣日屬美佔法理地位不容置疑,但是全程以河洛語教學,河洛語群本土台灣人一定認為,本來就該如此,但,其他語群的本土台灣人也這麼認為嗎?四十一萬身分証門檻跨越成長緩慢,和這會沒有一點關聯嗎?身為不同語群的本土台灣人,期望今後台灣政府法理學院教學,能以各語群本土台灣人,都能聽懂接受的「華語」教學,好嗎?

 五、台灣政府尚未建制完成的各州政府,建議能經常舉辦同心聯誼,以互相聯絡,不要接受初、高級班結業後就像散了一般,州內經常聚會,同心之間可以互相認識,可以經驗交流,相處熟稔,可以互相支援,互補有無,聚會也是一種組織訓練,可以增加歷煉、膽識,有助執政時發揮最大成效。

 

 

                        宋青松 初31 高6

檢視次數: 1605

回覆

該討論的回覆

同心...你講的 很實際...這是台灣政府同心受訓後要有的 認知

青松同心平安

很高興在網上論壇碰上同期的同學,

非常認同汝的建議.

不過對於三和四項,則有些不同看法,提出來和同心交流.

三項:華語,給個定義,中華通用語之謂也,應簡稱通語,換言之,即中國所稱的普通話也.

古代世界的通語,如希臘語,拉丁語.

今之世界通語,英語也.

台灣也當有個通語,看是要選定南瀛腔河洛語或日語,都行.以台灣主權建構的立場來看,選擇日語做為台灣通語才是.以台灣建國的過程來看,則可以南瀛腔河洛語做為台灣通語.接管政權後的轉型階段,以納百川為尚,英日台客原等多種語言全列入官方用語.

四項:個人不贊成法理課程全用華語.若人力許可的話,可以考量把課程語譯成英日客原等語言,且原民語部份,當包羅各族原民語言.若課程內容都有了以上各族語言的語譯,那麼,就可以考慮完全不用華語了.這是為了讓吃了足足67年的中國屎的本土台灣人,將腸肚裡的中國屎排泄乾淨.我個人是中文系出身的,對於傳統的歷史人文與漢語族文化有相當程度的認知,個人曾於1996年至2000年間,為了中國這個用辭的研究和探討(尤其在社會影響與人文教育的危害之探討上),做過數十萬字的疏論,我知道漢語族傳統人文裡當然也有其美好的文化教養,且能與日本傳統人文有相當程度的聯結,然而,青松同心,您大概不知道京片子,北方官話,和今日的所謂華語間的流變關係,我說北京話是胡言亂語,易言之, 我用胡言亂語將北京話做個定性,汝能理解這當中的道理嗎?北京話是怎麼形成的?什麼時期形成的?汝知悉否?總之,我不贊成以華語做為法理課程的教學用語,不僅是從政治上做定意,更是從人文的高度上做定意.

以上見識,尚請指教.

上主已與我們同在,阿們!

沈德傳 高6

青松同心平安 很高興在網上論壇碰上同期的同學, 非常認同汝的建議. 不過對於三和四項,則有些不同看法,提出來和同心交流. 三項:華語,給個定義,中華通用語之謂也,應簡稱通語,換言之,即中國所稱的普通話也. 古代世界的通語,如希臘語,拉丁語. 今之世界通語,英語也. 台灣也當有個通語,看是要選定南瀛腔河洛語或日語,都行.以台灣主權建構的立場來看,選擇日語做為台灣通語才是.以台灣建國的過程來看,則可以南瀛腔河洛語做為台灣通語.接管政權後的轉型階段,以納百川為尚,英日台客原等多種語言全列入官方用語. 四項:個人不贊成法理課程全用華語.若人力許可的話,可以考量把課程語譯成英日客原等語言,且原民語部份,當包羅各族原民語言.若課程內容都有了以上各族語言的語譯,那麼,就可以考慮完全不用華語了.這是為了讓吃了足足67年的中國屎的本土台灣人,將腸肚裡的中國屎排泄乾淨.我個人是中文系出身的,對於傳統的歷史人文與漢語族文化有相當程度的認知,個人曾於1996年至2000年間,為了中國這個用辭的研究和探討(尤其在社會影響與人文教育的危害之探討上),做過數十萬字的疏論,我知道漢語族傳統人文裡當然也有其美好的文化教養,且能與日本傳統人文有相當程度的聯結,然而,青松同心,您大概不知道京片子,北方官話,和今日的所謂華語間的流變關係,若我說北京話是胡言亂語,恐怕汝會莫名其妙;易言之, 我用胡言亂語將北京話做個定性,汝能理解這當中的道理嗎?北京話是怎麼形成的?什麼時期形成的?汝知悉否?我在此這麼說,僅為了表示我不是情緒性的仇視中國或敵視漢土人文(即一般人稱呼的中華文化).總之,我不贊成以華語做為法理課程的教學用語,不僅是從政治上做定意,更是從人文的高度上做定意. 以上見識,尚請指教. 上主已與我們同在,阿們! 沈德傳 高6

 台灣現在所通用的語言稱「國語」在中國則稱「普通話」在國外則稱台灣及中國所講的語言為「華語」。

 台灣政府法理學院教學,建議使用「華語」是為了現成通用語言,本土台灣人各語群都較耳熟能詳,至於要動用翻譯,則茲事體大,現階段不可能做到,要以日語、英語為台灣通用語言,同心前曾建言,只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那是未來,現在眼前的只能建議以「華語」教學,讓大家都能聽得懂而且願意接受,這才是重點。

 非常謝謝同期同心的指教

因聽得懂台語的同心較多,建議可先調查是否有聽不懂(且需要)演講者講北京話者,再視需要改以北京話演講(前提也是大家都聽得懂的話),其它語言亦然,要不然建議可分別開以它種語言演講的專班。

反對使用華語中國北京語教學,台灣受的中國毒不多嗎?去惡劣腐敗的中國化,台灣不是使用美日語,就是台語創造文字固守台灣文化。民政府要有魄力改革,不是承襲舊有以為可以普及,中國政治多狠毒到可以政治文化,誏臺灣人就範,民政府如何因循苟且?去中國化在所必行,像韓國越南一樣,造字,去漢字,參考美,德,日等先進語彙,專家研究造字!
青松同心平安,既是欲用「都能聽懂接受的『華語』教學」不如就共台灣公民的定義,定做1945.10.25台灣光復(實際是1945.08.15終戰)的時點起算,這以後台灣的人攏是「台灣公民」,嘛「都能聽懂接受的『華語』教學」,按呢敢會通?
     愛知影,台灣公民是按怎定義的?根據台灣公民權利法案第3條第1款1945年9月2日大日本帝國天皇簽署投降書時,在大日本帝國治理之台灣設有戶籍者及其現今仍有戶籍之後代為台灣公民(也即是台灣人)。
      彼的時陣,差不多無人會曉華語,咱欲還原歸真歷史,當然嘛愛還原歸真彼當時的語言情境。 若無,嘛毋免閣規定第4條台灣居民身分之取得。全台灣的人政治大雜燴炒炒做一鼎就好,何必遮爾費氣、麻煩?    初51 高12(未)
閣來正式公文書書寫、處理參公布,用怙(1)台灣台語(分別是鶴佬台語、客家台語、高砂台語、平埔台語……)做主體,毋著會予你看無閣昏倒,這攏是台灣文化振作復興的大課題、大工課,同心逐家會認同閣願意接受袂?哪有普通話擠入來的空間??   (1)用怙(īong-kōo):古典台灣人的發語詞,有日語的あの做發語詞之意,佇遮共解說做使用。

居住在台灣,只聽得懂華語者,誰呢?

所有中國難民嗎?非也.

中國難民後代能聽得懂客語河洛語者多的是.

本土台灣人聽不懂客語河洛語者也多的是.

如何會產生這樣的現象?

因為台灣病了.

母親的名叫台灣這首歌如何產生的呢?

就是本土台灣人認賊做爸,不認自己的母親,詩人痛心,才有了這樣的歌謠誕生!

倘建國學院法理課程為了招攬的成績而全部華語教學,必會失去主體性,並會因此而攏來一群認賊為父隨風依偎的變色龍.對於台灣政府建構不僅無益,且會添亂.

倘這人認同台灣,尊重台灣本土住民,自然而然就會聽懂台灣本土語言.

一個本土家庭,家中沒講本土語言,可以肯定的說,這家主人的意識型態早就病了.

病了的人,只有檢診治療,不是一味餵食嗎啡.

台灣民政府得走在正知正見上,不能只求方便,躍進,而讓偽中國人有機可趁,壞了一鍋粥.

華語是嗎啡;本土語言才是有療效的正方劑.

法理論述有漢字文本供閱讀,要是認同,學習一種本土語言豈是難事.

有心就有力,只怕無心呀!

堅持走在對的路上,MARCHING ON!

補充建議 :

日本語バージョン   網址 http://www.taiwan.gr/

申請為 :
http://www.taiwan.jp/
http://www.taiwan.com.jp/
http://www.taiwan.net.jp/

讓新日本國民,能深刻的接受!

 

 

  漢語文字在人世間行之有年,孔、孟歷代聖賢一同經用,人間有壞人非文字語言之過,世界上使用英美語言文字者一樣有壞人,端視如何教育而已。

  日本台灣被流亡中華民國政府,統治教育68年漫長歲月,本土台灣人想要短時間內去中國化,談何容易,目前比較重要的是,如何宣導?以取得多數本土台灣人的認同、參與台灣民政府。

  台灣是一個多語群的被佔領地,語言如不能折衷取其中,各唱各的調,如何團結?同心認為,先站穩台灣民政府腳步,取得多數認同,一切待執政後再論。況且,現階段,台灣民政府也還使用漢文,認同華語。──台灣公民權利法案第8條:一般取得台灣公民身分及其條件。第一項E款,具備台灣話及美語或日語或華語等其他基本語言能力…...者。第47條:三種語文以漢文為準。

© 2024  
Taiwan Civil Government General Office
台灣民政府中央辦公廳
  Powered by

成員徽章  |  報告問題  |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