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義務的銓釋

Obligations of Sovereignty

有關「主權義務」之涵意,說明如下:

1. 請參考2011年5月22日「最終效忠(Ultimate Allegiance)」完整版。
施行立憲君主制,就如同中國古典文獻詩經所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英國協(Commonwealth of Nations)之土地法(land law)」規定「所有土地是皇室(all land belongs to the crown)之皇土(the imperial territory or Crown land )」,因此,台灣領土之「所有權(ownership)」,自日清馬關條約(日稱下關條約)生效以來,歸屬日本天皇(非日本政府)之事實,從未改變。

台灣1895年5月8日,因日清馬關條約(日稱下關條約)生效,成為日本天皇之皇土,而再1945年4月1日,因大日本帝國憲法完全施行,被編入為萬國公法所適用之日本國家國土(領土),因此,日本天皇對台灣有領土所有權,日本政府對台灣只有領土治理權。領土主權是基於領土所有權而行使「領土治理權」所衍生,所以日本國家對台灣有「領土主權(territorial sovereignty)」。依「自然法(Law of Nature)」,國家主權建構後,自然衍生天賦不可移轉之主權義務,而主權義務,則衍生得以履行義務之非天賦可移轉之主權權利。(注:sovereignty這個字在日清簽署條約之前,雙方不懂翻譯,只使用治理權代替。)

台灣領土之治理權,是由日本的「二元君主制」國體架構內之日本天皇,委予首相所領導之日本政府。由於日本敗戰,實質握有台灣領土權之日本政府,是依舊金山和平條約Article 2(b)之規定,放棄「主權(sovereignty)」成份中得以衍生包括「right to territory(領土治理權、領土處分權)、title to territory(領土佔用權)及claim to territory(領土宣有權)」之主權權利或「領土權(territorial rights)後,一方面,日本國家在萬國公法拘束下,仍保有天賦不可變更或免除之主權義務,另一方面,台灣地位因日本天皇仍擁有領土所有權,而從憲法架構內之「日本國土」,還原成憲法架構外之「天皇皇土」,是以台灣領土依法理應歸屬日本天皇,而日本國家仍保有殘存主權。

2. 請參考2011年5月26日「剖解主權(Dissecting Sovereignty)」完整版。
美國之國務-戰爭-海軍協調委員會(the State-War-Navy Coordinating Committee, SWNCC),於1946年2月18日回覆中國戰區,美軍指揮將領之電報中提及:
"In view of the Cairo Declaration, the Potsdam Proclamation, and the Instrument of Surrender, it would appear that Japan has lost sovereignty over Formosa," ......... the State Department considers that Formosa has been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but that this transfer may eventually have to be formalized by appropriate treaty arrangements. 鑑於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投降書,看來日本是已喪失福爾摩沙主權,國務院認為福爾摩沙已歸還予中華民國,然此移轉是終將需經適當之條約協定,以成正式。

英文"sovereignty"之一般漢譯為「主權」,然而,由於"sovereignty"之詮釋, 攸關台灣地位之解讀,有必要進一步解釋:

1. 美國和菲律賓於1946年7月4日,簽署「馬尼拉條約(Treaty of Manila)」,承認菲律賓獨立,並「放棄其對菲律賓主權(relinquish American sovereignty over the Philippine Islands)」。

2. 美國和英國於1951年6月19日,在所發佈有關和約草案「中國參與及福爾摩沙(CHINESE PARTICIPATION AND FORMOSA)」方面之聯合聲明中提及:在預定之多邊條約中,日本會放棄其對台灣主權(Japan would renounce its sovereignty over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和約本身不決定該島未來。

3. Dulles於1951年8月6日,致函威斯康辛州參議員Alexander Wiley提及:"Formosa, a naturally rich island with good climate which had been a Japanese colony for fifty years, ........." 福爾摩沙島是氣候良好,而天然豐富之島,已成為日本殖民地五十年。 .....

4. 依1951年9月8日所簽署之對日多邊條約Article 2(b),日本放棄對台灣一切之權力、權利及主張。 Japan renounces all right, title and claim to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基於上述歷史事實,得到以下結論:

A. Dulles是將台灣「錯誤定位(沒有注意1945年4月1日本天皇昭書公佈)」為日本之「殖民地(colony)」,執行台灣處分。

B. 「主權(sovereignty)」是可以「被放棄的(can be renounced or relinquished)」。

C. 日本依和約Article 2(b)所放棄之標的:
all right to Taiwan + all title to Taiwan + all claim to Taiwan
= sovereignty over Taiwan

漢字「主權」顧名思義,可詮釋為「做主能力(power to do on one's own)」。 因此,擁有領土主權,意味「對領土可做主」,具有兩種面相:

1. 對內主權:治理領土(right to administer territory)、佔用領土(title to territory)
2. 對外主權: 處分領土(right to dispose of territory)、宣有領土(claim to territory)

right to territory
=right to administer territory + right to dispose of territory

「國家(nation)」所衍生之sovereignty,漢譯為「主權」應屬貼切。國家對其所轄領土治理、處分、佔用及宣有,即是行使主權(to exercise sovereignty)
主權如是可被放棄,意謂主權中勢必存在本質為「非天賦可移轉」而可被放棄之成份。基於:

1. Sovereignty carries with it responsibility. 主權帶有責任。
2. Nations can not change it nor release themselves from its obligations. 國家不得變更亦不得免除其義務。

由此可以結論:
"National sovereignty carries with it natural inalienable obligations."
國家主權帶有天賦不可移轉義務。

就可適用萬國公法之已編入領土而言:「國家主權(national sovereignty)」
中之「國家義務(obligations of nation)」是不可免除。而國家主權中,由國家義務所衍生之非天賦可移轉「國家權利(rights of nation)」,則是屬於可被放棄之部份。而就不適用萬國公法之未編入領土而言,國家主權中,由「征服事實(fact of conquest)」所衍生之非天賦可移轉「佔領權利(rights of occupation)」,則是可被放棄。分別探討如下:

A. 主權所及之未編入領土 (sovereignty over unincorporated territory)

萬國公法架構內,所定義之國家,是由「生來自由且自主(by nature free and independent)」而自然生活在一起(living together in the state of nature
)之人民所組成。殖民地人民,在殖民政權之武力脅迫下,是處於不自由而被奴役狀態,並不成立「自然生活在一起」之國家形成條件。因此,萬國公法不適用於國家對其因佔領而得以「宣有主權(claim sovereignty)」之非國土性質領土。 國家對其佔領性質之殖民地等「未編入領土」,並無「國家主權」成份中之「國家義務或主權義務」,亦無其所衍生之「國家權利或主權權利」,只有非天賦可移轉之佔領權利及其所「對應(correspond)」之非天賦可移轉佔領義務。因此,所謂放棄主權,是指放棄位階為領土高權,本質為「領土統治權」之佔領權利,而同時得以免除佔領義務。

美國依馬尼拉條約承認菲律賓獨立,並放棄對未編入領土菲律賓之「佔領權利」後,隨即免除其所對應之「佔領義務」,致美國對菲律賓並無保有任何「殘存主權(residual sovereignty)」,為菲律賓得以成為主權獨立國家之法源根據。

B. 主權所及之已編入領土 (sovereignty over incorporated territory)

所謂「國家」,是擁有主權之政治實體,依建構在「自然法(Law of Nature)」上之萬國公法,有「國家義務」亦即「主權義務」和其所衍生之「國家權利」,亦即「主權權利」。國家對其因編入而得以「擁有主權(own sovereignty)」之國土性質領土,在萬國公法架構內,有天賦不可移轉之國家義務,及其所衍生之非天賦可移轉之國家權利。構成國家主權之成份,是包括「既不可變更亦不可免除」之國家義務,及其所衍生之「可變更或可免除」之國家權利。因此,所謂放棄「主權」,是指放棄位階為「領土高權」,本質為「領土統治權」之「國家權利或主權權利」,然而,仍保有「國家義務或主權義務」。原為Dulles就琉球託管地位所創造「殘存主權」之法理依據,當然亦適用於與琉球同為日本所編入為國土一部份之台灣。

日本依和平憲法第9-2條「國家交戰權不被承認(The right of belligerency of the state will not be recognized)」規定,喪失國家交戰權,是以不得「主動履行」防衛台灣之義務。因此,建構在「聯合國憲章所確認(as affirmed in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之「領土完整(territorial integrity)」原則,以及「天賦之個別或集體自衛權(the inherent right of individual or collective self-defense)」之美日安保條約,是日本在美國同意下,得以「被動履行」其國防方面之主權義務,作為防衛台灣之法源依據。精確地說,「台灣防衛(Taiwan Defense)」實為美日安保體系之「核心和原點(the core and the origin)」。於是,美日安保體系內之周邊有事即台灣有事,而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美日安保條約正是日本對台灣尚保有主權義務之具體證據。

日本在依舊金山和平條約Article 2(b),放棄對已編入領土台灣之「主權權利」後,法理地位為日本國土一部份之台灣,不因此而變成「無主地」。國際法「先占原則」之於日本台灣,是違反萬國公法,故完全不適用於後日本統治時代之台灣。無論Dulles是出於「誤會或故意」,將台灣當做「日本殖民地」處理,皆有如為台灣暗設逃生門,排除中國人欲想「先占」,被併入中國之可能。

作者:林 志昇(武林 志昇˙林 峯弘)
台灣民政府 執行長
2011/05/26、 2013/08/17、2014/06/27

Sovereign states defined 主權國家的定義

The subjects of international law are separate political societies of men living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and especially those called Sovereign States.

國際法的目的在於區分出人生活在互相獨立的國家社會裡,且尤其這些稱之為主權國家。

A sovereign state is generally defined to be any nation or people, 
whatever may be the form of its internal constitution
 which governs itself independently of foreign powers.

主權國家的一般通常的定義是:可能形成由在他自身內部憲法統治下的任何國家或人民獨立於其他的外國國家。

檢視次數: 851

© 2024  
Taiwan Civil Government General Office
台灣民政府中央辦公廳
  Powered by

成員徽章  |  報告問題  |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