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台聯邦初探
Union of Japan and Taiwan

1951年9月8日簽訂舊金山和平條約中,有關「台灣處分」條款為:

Peace Treaty with Japan (September 8, 1951)
Article 2(b): Japan renounces all right , title and claim to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日本政府放棄對福爾摩沙和澎湖一切之權力、 權利及宣有權。(日本政府放棄對台灣管轄權)

代表美國斡旋對日和約擬訂的杜勒斯,曾於1950年11月中旬,向麻薩諸塞州參議員Henry Cabot Lodge, Jr.解釋說:他所以將「福爾摩沙問題(The Question of Formosa)」排入聯合國總會議程首位,是因為美國想要將福爾摩沙及其處分之事宜,比照義大利殖民地之由聯合國處理(The United States wanted to make the matter of Formosa and its disposition a matter of United Nations treatment like the Italian colonies)。因此,要能正確解讀「對日和約(舊金山和平條約)」Article 2之放棄條款,就必須先探討「對義和約(1947/2/10)」Article 23-1之放棄條款。

Peace Treaty with Italy (February 10, 1947)
Article 23-1: Italy renounces all right and title to the Italian territorial possessions in Africa; i.e., Libya, Eritrea, and Italian Somaliland. 義大利放棄對其非洲屬地,即利比亞、厄立特里亞和義屬索馬利亞一切之權力及權利。

比較對日和約Article 2(b),相較之下,對義和約Article 23-1中,義大利所放棄之標的是少了一項「領土宣有(claim to territory)」。這並非遺漏,而是考量義大利是以「宣有主權(to claim sovereignty)」,而非以「擁有主權(to own sovereignty)」模式,取得其在非洲之殖民地領土。義大利對其殖民地之「領土權力(right to territory)及領土權利(title to territory)」是建構在「領土宣有」之國際法源上。義大利放棄對其殖民地一切「領土權力及領土權利」等同放棄一切「領土宣有」,即「領土主權宣有(claims of sovereignty over territory)」。

萬國公法所不適用之殖民地性質領土,因宗主國放棄其建構在「主權宣有(claims of sovereignty)」之「領土權力及領土權利」後,並無保有「殘存主權(residual sovereignty)」之法律基礎,故成為國際法上之「無主地」,而其最終地位,勢必得由聯合國總會安排。

相對地,萬國公法所適用國土性質領土,因母國即使放棄其建構在「主權權利」(rights of sovereignty)之「領土權力」,「領土權利及領土宣有」,依萬國公法仍保會有「天賦主權義務(natural obligations of sovereignty)」,而依自然法也仍保有「天賦自衛權利(inherent right of self-defense)」以為「殘存主權」,故並非成為國際法上之「無主地」。擁有該領土主權之母國,只是不能行使主權權利而已,無涉主權異動,是以「歸屬不變」, 其最終地位,勢必得由征服者或其繼承人安排。(請思考台灣目前的地位情況)

就義大利殖民地「義屬索馬利亞(Italian Somaliland)」之處分,研論如下:

1. The Italian Somaliland came under British administration from 1943 until 1949. 義屬索馬利亞自1943年至1949年間,是由英國所治理。

2. In November 1949, the United Nations granted Italy trusteeship of Italian Somaliland, but only under close supervision and on condition that Somalia achieve independence within ten years. 聯合國1949年11月,要求在密切監督及讓索馬利亞在10年內達成獨立條件下,將義大利原已放棄之義屬索馬利亞,交還義大利託管。

3. In 1960, Italian Somaliland united with British Somaliland to form the Republic of Somalia. 在1960年,義屬索馬利亞和英屬索馬利亞合併成為索馬利亞共和國。

4. To the extent that Italy helped the territory by UN mandate, the trusteeship provisions gave the Somalia the opportunity to gain experience in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elf-government. These were advantages that British Somaliland, which was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new Somali state and remained a protectorate of Britain until 1960, did not have. 義大利不負聯合國所託,協助該託管領土,依託管條款,給予索馬利亞獲得政治教育,及自治政府經驗機會。這是將要被編入新索馬利亞國,而續為英國保護國至1960年之英屬索馬利亞所沒有的利益。有關義屬索馬利亞處分之流程為:先是義大利殖民地,英國治理(1943年至1949年),交由聯合國處理,交還義大利託管(1950年至1960年),與英屬索馬利亞合併為索馬利亞共和國(1960年)。

義大利1947年2月10日,依「對義和約」放棄義屬索馬利亞殖民地後,在聯合國委任下再度治理這個殖民地10年。可見,「放棄治理(放棄管轄)」是一回事,放棄後,「恢復治理」又是另一回事。「被迫放棄」是一種懲罰,然而,「使能恢復」則是一種酬勞或策略。因此,「被迫放棄」之治理權,聯合國或征服者是有權「使能恢復」。因此,「放棄(renounce)」後仍可取回,當然,這不是「自動行為」。

位於台北市內湖之「New U.S. Compound」將會在2014年底落成交付使用,美國軍方在2014年4月30日「美日安保論壇」證實已經有千名以上陸戰隊員進駐台灣。美國防部為了「國防目的」,在舊金山和平條約Article 6(a)及Article 23(a)架構內,在佔領地日本台灣設立「軍事基地」,有別於美國國務院為「外交目的」,依台灣關係法架構內,在台灣所設立「美國在台協會」。

美軍在其所佔領領土,先是基於地方民政治理需要,成立軍事政府,之後,則是基於區域戰略控管需要,設立軍事基地,兩者是任務不同,是分別運作之軍事機構。古巴「關達那摩灣海軍基地(Guantanamo Bay Naval Base)及沖繩「普天間空軍基地(Futenma Air Base)」就是具體戰爭後的實例。美軍在其所佔領領土設立軍事基地模式,百年來是始終如一。反過來看,由美軍之在台北內湖設立軍事基地,足以證明美國對台灣確實有佔領權,也落實舊金山和約的規定。

美軍在被佔領領土所成立「軍事政府(military government)或民政當局(civil administration)」,終將在治理權移轉予其為被佔領地住民所設立之「民事政府(civil government)」後撤離。然而,美軍在被佔領領土所設立「軍事基地(military base)」,則往往是美軍以實現被佔領領土地位正常化,因交換條件,得以長期或永久使用。

美國在被佔領領土,依戰爭慣例,「軍事政府」成立應是先於「軍事基地」設立。然而,就日本台灣佔領而言,如果美國繼續認可中國殖民政權代理佔領日本台灣, 則即使軍事基地完工,「台灣美國軍政府」並非必然也隨著進駐。反之,如情勢需要,台灣美國軍政府在軍事基地落成前也可成立。也就是說,美國軍事政府進駐與內湖軍事基地完工,並沒有絕對關係,可提前來或同時來,也可以後來或者
也可不來,時間點完全由美國當局所掌握,需要時安排即可。美國如是在台灣回歸日本條件下,得以租借內湖基地,則美國軍事政府一定會在軍事基地落成「之前」起動台灣地位正常化機制。

當今美國全球軍事基地,都是設立在美國軍事政府所曾治理過之被佔領領土,沒有例外。因此,台灣美國軍政府在美軍內湖基地啟用前,即應進駐運作。美軍內湖基地如是依媒體所報導預定於2014年完工,依美國在被佔領地成立軍事政府應先於設立美軍基地慣例,相信「台灣美國軍政府」應是在2014年起運作,是用美軍基地之前置作業之一。

美軍在台灣設立軍事基地重點並非「軍政府是否進駐」,而是「租借案何以成立?」「中華台北」政權既然只是代理美國佔領日本台灣之台灣治理當局,並無立場租借予美國使用,換句話說,在被佔領地租借軍事基地需經所有權人同意。1951年2月10日,日本天皇接見杜勒斯時,向杜勒斯表明對於依照美國開設條件租借基地一事,天皇是「由衷地同意」。儘管當時吉田茂首相並不贊成美國在日本設立基地,日本政府終究是遵照日本天皇意向。所以,戰後美國因日本天皇贊成「美日結合」以維護天皇制,當然也同意租借日本領土,包括日本台灣。天皇制繼續維持,意味台灣領土歸屬天皇不變。因此,美國應是依1951年2月10日杜勒斯和日本天皇所達成「租借基地」共識,在日本琉球和日本台灣設立軍事基地,並非中國殖民政權授權。對日本天皇而言,讓美國在台灣設立基地是確保日本台灣不致落入中國勢力之最佳保障。

二戰期間,任職於臺灣總督府之台灣問題專家井出季和太,1950年出版之著書「講和會議台灣歸趨」主張日本台灣的歸屬「以美國的軍事基地為條件,並以聯合國的委任統治為名義,移交給日本的民政管理,是最合理的措施。」此構想,類似義屬索馬利亞被宗主國義大利依1947年2月10日簽訂「對義和約」放棄後,在聯合國以讓索馬利亞在10年內達成獨立為條件之委任下,得以重回義大利治理之模式。

相較於琉球之從日本兼併,編入日本,聯合國委由美國託管,以至歸還日本之歷史軌跡,台灣應是會從讓予日本,編入日本,以至美國委由中國殖民政權代管。征服日本之美國總統和台灣最終地位安排有關,有責任遵循美國憲法所承認之萬國公法,實現台灣地位正常化。最後日本台灣最終地位,將是比照代表美國政府之尼克森總統和代表日本政府之佐藤榮作首相,於1969年11月19日在美國Washington D.C.協商模式,在萬國公法架構內循琉球回歸軌跡,以可在台灣永久租用軍事基地為條件,完成台灣地位正常化回歸日本。相信今年美國在台灣設立軍事基地,意味美國將起動台灣地位正常化機制,只是時機問題,本土台灣人應該耐心等候好消息。

The Tydings-McDuffie Act (officially the Philippine Independence Act; Public Law 73-127) approved on March 24, 1934 was a United States federal law which provided for self-government of the Philippines and for Filipino independenc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a period of ten years. It was authored by Maryland Senator Millard E. Tydings and Alabama Representative John McDuffie. The act mandated U.S. recognition of independence of the Philippine Islands as a separate and self-governing nation after a ten year transition period. 美國國會1934年3月24日通過由馬里蘭州參議員Millard E. Tydings及阿拉巴馬州眾議員John McDuffie所擬訂,正式名稱為菲律賓獨立法案之Tydings-McDuffie法案。其為美國聯邦法律,規定10年後讓菲律賓成立自治政府,及菲律賓自美國獨立。本法案命令美國在10年過渡期後,1946年7月4日承認菲律賓群島為分離而自治之國家。

台灣最終地位之決定:需先進入日本母國體制,以取得「內部自決」公投法源。10年期限,似乎是國際法上政權移轉過渡期之慣例,參照義屬索馬利亞重回義大利治理後獨立模式,台灣回歸日本治理10年後,在萬國公法架構內公投決定「編入日本體制」,成為「自治之日本特別行政區」或「建立日台聯邦自治國」,日本語為將是官方語言(official language),國家Japanese Commonwealth (日本聯邦),元首為日本天皇。

位於日本東京靖國神社中供奉3萬9千100名戰死的台灣裔日本兵,「台灣民政府」每年代表本土台灣人參拜台灣裔日本兵,是完全有正當性,「台灣民政府」今年(2014年8月15日)還安排第四年第五次代表參拜靖國神社,主動出擊,讓日本人和日本台灣人早日覺醒。

「台灣民政府」要求日本政府賦予取得台灣人身分認證之本土台灣人赴日免簽證不需持「護照」,只需持「台灣(民)政府身分證者」,及在日本登錄時,由中國人改為為台灣人。2011年12月24日台灣民政府全球代表大會,除祝賀日本明仁天皇78歲華誕(1933年12月23日生),當然,台灣民政府每年都會赴日慶祝日本天皇華誕,這是有正當性的活動。「台灣民政府」支持日本承認日本台灣是日本固有國土,可以行使自衛權,防衛日本台灣。

2007年7月18日流亡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提出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訴求後,隨即在7月23日遭到聯合國秘書處退回。潘基文接著在7月27日媒體詢及「台灣」入聯被拒問題時,再度引用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文,堅持「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隨後,美國發文制止潘基文錯誤發言,同時要求日後不可以脫離國際法的規範,潘基文從此閉嘴。

有關該事件後續發展維基解密報導:

1. The same month, the US was reported to have presented a nine-point demarche in the form of a “non-paper” to the then-UN under-secretary-general for political affairs restating the US view that it took no position on Taiwan’s sovereignty and rejected recent UN statements that the world body considers Taiwan for all intents and purposes to be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a.

2. The cable said that the UN missions of Australia, Canada, Japan and New Zealand had also consulted with the UN on the subject, adding that in reaction to the US demarche, the Canadian mission had followed with a demarche of its own and "received the same commitment that the UN would no longer use the phrase."

3. It added that Australia had held similar low-level exchanges with the UN’s Office of Legal Affairs (OLA), while the Japanese mission had met OLA Assistant Secretary-General Larry Johnson, who confirmed "that in his most recent correspondence on this matter to the correspondence from the Solomon Islands and Swaziland he had dropped the unhelpful phrase."

4. The US’ UN mission also urged New Zealand "to make clear to the UN that they too are monitoring the UN’s terminology and that they share USG [US government] concerns about the need for increased caution during the presidential campaign in Taiwan."

維基解密在美國雖重申美國對台灣主權不持立場,然,反對聯合國基於任何意圖和目的認為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率先挺身反駁後,加拿大、日本、澳洲及紐西蘭駐聯合國代表團,也陸續向聯合國提出異議。加拿大及澳洲是與聯合國「法務室(Office of Legal Affairs, OLA)」低階官員交換意見,日本代表團則是於8月15日會晤OLA助理秘書長「強森(Larry Johnson)」,強森證實在其最近所發予索羅門群島及史瓦濟蘭函件中,已不再使用此「無益之措辭(unhelpful phrase)」,美國代表團也慫恿紐西蘭出面表態支持美國立場。

由關心程度看,美國除了主導反駁聯合國認知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觀點外,和日本一樣,是接觸聯合國高階官員,有別於加拿大及澳洲是接觸聯合國低階官員,足證美國及日本和台灣地位關係層級是高於澳洲、加拿大及紐西蘭。美國也重申對台灣主權不持立場。因此,由維基解密,出面關心台灣地位之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日本五國中,就足以證明日本是台灣領土之主權國。另外請注意,五國中之澳洲、加拿大及紐西蘭是同為效忠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之大英國協Commonwealth of Nations或通稱British Commonwealth(英聯邦)之成員。

A POSSIBLE COURSE OF ACTION WITH RESPECT TO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Washington, June 23, 1949

Preliminary Comment

We should attempt to obtain an agreed position with all of them excepting the Russians and Chinese regarding the change in the occup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islands, acquainting our friends of our willingness to carry the main weight of the military phase of the operation. To minimize the unilateral appearance of this operation, we should urge the Filipinos, Australians, Indians, Pakistanis, Canadians and New Zealanders to make at least token forces available for the military opeartion.

美國對日和約簽署前,曾計劃訴諸武力移除中國對日本台灣佔領。美國原有計劃慫恿菲律賓、澳洲、印度、巴基斯坦、加拿大及紐西蘭至少象徵性出兵,以配合美國移除中國佔領政權之軍事行動。事實上,美國親自執行台灣佔領,是讓日本台灣得以免於淪為中國統治最佳保證。其中除了過去曾為美國聯邦成員之菲律賓外,澳洲、加拿大、紐西蘭、印度及巴基斯坦,皆是本質為「英聯邦」之大英國協成員。美國習慣請大英國協成員介入台灣地位問題,有如意味效終英國女王之英聯邦情義相挺,效忠日本天皇之日本,以護衛日本皇土台灣。

再看杜勒斯1951年9月5日在舊金山和平會議之演說中稱:
The Surrender Terms have served their every legitimate purpose. Under them "the authority of the Emperor and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to rule the State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Supreme Commander for the Allied Powers". To perpetuate that subjection, which has existed for 6 years, into more years, would be to pervert the occupation into an instrument of imperialism and colonialism. The United States wants none of that, and we know that most of you want none of that.

投降條款已達到其每一項合法目的。在這些條款下,「統治國家之天皇和日本政府當局將服從盟軍最高統帥。」已經服從六年了,服從更多年以至於永久,會讓佔領成為帝國主義或殖民主義手段。美國不想那樣,我們知道你們大多數不想那樣。可是,杜勒斯錯了,真的錯了,蔣介石元帥所領導之流亡中華民國就是「想那樣」,想要併吞日本台灣,想要永遠統治日本台灣,於是,中國流亡政權促成中國佔領當局製造假的歷史、以愚民政策,企圖永久佔領日本台灣,建立中國殖民政權。

假使時光倒退,至對日和約簽約前之時點,蔣介石即使不再堅持反共立場,而是要追求國共和解,美國政府基於「反共」,不允許日本台灣淪為共產黨所控制,日本台灣也不可能在對日和約中被安排成為「暫時」中國領土。美國對日本台灣處分,勢必會安排由美國比照琉球列島「親自(as principal)佔領」而非委任蔣介石元帥「代理(as agent)佔領」日本台灣,在對日和約生效62年後之今天,中國國民黨所主導台灣治理當局已與中國共產黨完成和解,美國政府雖已不再堅持反共,然基於「防共」立場,也不會允許日本台灣淪為共產黨所控制,美國勢必會在對日和約架構內,安排由美國比照琉球列島「親自佔領」,而非委任蔣介石之後繼者繼續「代理佔領」日本台灣。相信無論是在對日和約簽署前或生效後,中國國民黨所主導台灣治理當局是在美國的鼓勵下,和中國共產黨完成和解。然而,美國所支持的是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和解統一,而不是日本台灣被併為中國一部份。美國當局不會坐視國共勢力「得寸進尺」,企圖聯手順勢將台灣併入中國。「台灣美國軍政府」一旦開始運作,則台灣最終地位將會是和琉球一樣,在代表美國政府之美國總統,及代表日本政府之日本首相協商下,回歸日本主權。

1951年9月8日舊金山和平條約簽署前,日本和台灣是「法理一體」,而在杜勒斯和吉田茂運作下,及至2011年9月8日,日本和台灣間「法理一體」的關係,60餘年以來,未曾有任何改變,是可以完全確認。

作者:林 志昇(武林 志昇˙林 峯弘)
台灣民政府 秘書長
2011/09/13初論 2014/05/20再論

檢視次數: 1323

© 2025  
Taiwan Civil Government General Office
台灣民政府中央辦公廳
  Powered by

成員徽章  |  報告問題  |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