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國神社,肇始於1869629號,當初明治天皇為了在東京招魂所建。於明治12年(1879年)改名為「靖國神社」後,便一直沿用至今。

明治天皇明治7年(1874年)首次參拜「招魂社」,即今日的靖國神社,慰藉那些為了國家而奉獻寶貴生命之靈魂,目的是讓神社永世傳頌犧牲奉獻者的功績,命名為靖國之緣由是希望祖國平安與建設和平國度。

幕府末期,嘉永6年(1853年)之後,歷經明治維新日俄戰爭滿州事變盧溝橋事變大東亞戰爭等國難,為了保護國家而奉獻珍貴生命的各個神靈安息於2466千多根柱子上,不分男女、身份與功勳,全以珍貴神明之待遇祭祀祂們,即為靖國之大神。受靖國神社供奉的不僅是軍人,在戰場救人活命的隨軍護士、女學生,與在軍工廠被炸死的學生等等,諸如工作人員、文官與民間人士,以及為日本作戰死亡的台灣朝鮮半島之烈士,死於西伯利亞被拘留的戰俘與非戰鬥人員,還有二戰時被以戰犯處決的英靈亦受祀在列。

日本德川幕府的政權下,約250年連續閉關與鎖國政策,嚴厲限制與海外交流。然而,隨著美國與西歐各國勢力西風東漸的影響,社會氛圍促使對日本建國的要求增高,激化建國派閉關鎖國派的對立。當時日本國內為此陷入大混亂中,德川幕府在當時的危機中流失原來的掌控能力,最終把政權交還給天皇日本於是重新回到以天皇為中心的現代國家,開始邁步向前,但在如此劇烈的變革中,仍舊避開不了不幸的一場內戰(戊辰戰爭)。

當時有一群戰士為了保佑被人們盡力建設的現代國家,因而在這場內戰中失去珍貴性命。於是乎,明治天皇明治26月,為了向後世傳揚在此役為國犧牲的戰士們,成立招魂社。在明治1264日,將招魂社正式更名為「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日本人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有對於祭祀死者靈魂作為崇敬的傳統與文化。死者的靈魂會永遠地留在人世間。在當今的日本家庭中,會將祖上的靈魂視為「家庭的守護神」。這樣的傳統觀念支持日本神道信仰,認為這些為國殞命的靖國大神會持續護佑著日本。這可以說是日本特有的文化傳承與信仰。


吾妻明憲 (10)

檢視次數: 394

© 2024  
Taiwan Civil Government General Office
台灣民政府中央辦公廳
  Powered by

成員徽章  |  報告問題  |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