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的「紅布條文化」:當我們習慣以這種品味過生活,很多小事就慢慢醞釀成未來的人禍

缺乏品味釀成社會墮落

回顧去年的黑心假油充斥市場,到這陣子的澎湖飛機失事、高雄氣爆等重大事件,再想想每日地方上的社會新聞,已彰顯台灣人民在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危機四伏,最基本的安全問題已亮起紅燈。令人深感絕望的在於這些都不是無情的天災,而是無義的人禍釀成的社會墮落。既然起因在於人,也表示人是有能力避免的,根本在於人心變革。

然而,每個人都在大聲嗆聲來撫平創傷。百姓責難政府,政府批駁政黨,政黨指責企業,企業怪罪消費者,彼此唾罵完一輪迴,就是沒有人要對自己責躬省過。問題癥結仍舊在暗黑中重新滋長,直到下一個事件再起,集體再心如刀割一次。

所有的人為意外事件,以不同惡態面貌出現,責任絕對不在於一個單位或某群團體身上,也不僅只在檢測和管理等作業問題,最重要的訓示是台灣整體對於品味的教育極度缺乏所造成的惡性結果。

品味是習慣養成的

品味是一種對美的專研和講究程度,是一種生活美學。有品味,並不是指一個人要從事聽音樂會或看畫展的行為,而是能夠在每日生活的細節裡,不斷實踐往更高層次邁進。

走在台灣的大街小巷中,你一定常常看見店家門口的上方掛著一個促銷的紅布條,旗幟的左右下方,各掛上不一樣的礦泉水瓶,主要用意是避免布條吹動。可是,你是否認真想過,這樣的景象是否合宜出現在城市景觀之中?或者,你早已經習慣自己認命閃躲被礦泉水瓶擊中的可能?難道沒有其他方式宣傳促銷了嗎?

澳洲有首流行歌曲〈From Little Things Big Things Grow〉,當我們已經習慣以這種品味過生活,那就默許了很多不重要的小事可以順利過關,也才會有今天石化管線可以亂埋在市民生活空間腳下,引發大氣爆的局面。

以「慢」入門 喚醒品味的渴望

這種「紅布條文化」就是台灣人愛走捷徑的小聰明展現,或許快速解決當下所面臨的問題,卻忽略從長遠角度考慮其後果及對整體環境的影響。我們常因為看別人做似乎可行,便盲目模仿躁進,而不沈穩思考如何創新改善。

一個永遠對品味追求的人,他不是只求解決表面現象或貪圖短視的成就,而是無止盡的真善美。當他從政,他思考的人民的幸福;當他從商,他想的是消費者的感受;當他做建築師,他就會堅持蓋一間安全的房子;就算他是無名小卒,他也會在生活中努力精進

德國文豪席勒曾說過:「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會團結,因為它關係到一切人都共同擁有的東西。」

我們如果想要過著有品味的好生活,第一步要先有無所不思的好習慣,從理所當然中清醒過來,多和未知的事情接觸打交道,才能夠擊碎舊習,超越自己,重新建立一個有品味的社會文化。

引用原文: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62993/
(劉子瑜 2014/08/13 發表於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檢視次數: 1368

© 2024  
Taiwan Civil Government General Office
台灣民政府中央辦公廳
  Powered by

成員徽章  |  報告問題  |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