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台灣主權回復日 才有可能恢復台灣人真自由與民主

只有台灣主權回復日
才有可能恢復台灣人真自由與民主

「318學運至410結束」,誠如學運領導人林飛帆和陳為廷所說:「這場學生運動沒有成功也沒有失敗。」為什麼?道理其實簡單不過,學運沒有抓住「主題」,在「中華民國體制內」談抗爭、示威,絕對不可能成功,除非是「流血革命」,這並非台灣(民)政府一貫的「主張和立場」,所以,這次的學運,簡直是「對牛彈琴」、「文不對題」。事實上,早在學生佔領「中國人的行政院」時,台灣(民)政府就曾與美國單位交換意見,也可以說,早就預知「不會成功」,但是,對於學生的「勇氣和良知」深感敬佩,對於學生因此而「流血和受傷」,也深感「同情與遺憾」;總之,再冷靜和反省之後,期望能參考本文,當作今後的「行動主軸」。

日本安倍總理推動在2013年4月28日將其訂為日本「主權回復日」。台灣(民)政府也將於2014年4月28日,在台灣島內媒體聯合報和自由時報刊登廣告,也要推動「讓台灣主權回復」,(刊文內容如下):提醒日本政府及日本人民,日本即使恢復為主權國家,仍有部份日本領土至今尚未解除佔領,日本對台灣保有「殘餘主權」;也要提醒美國政府及美國人民,舊金山和平條約的台灣主要佔領權國,有責任和義務,配合台灣(民)政府在「萬國公法」架構內,實現台灣地位正常化。

在舊金山和平條約內,中華民國殖民政權代理美國軍事政府佔領下的日本台灣。Japanese Taiwan under ROC Chinese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as the Proxy Occupation Force for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Government.

大東亞戰爭(太平洋戰爭)後,同盟國在研擬對日和約期間,由聯合國政治及安全事務辦公室之「史坦先生(Mr. Eric Stein)」,作成1950年11月16日會談備忘錄中,提及杜勒斯解決「福爾摩沙問題(The Question of Formosa)」原則。其中第1項:

The United States, as a principal victor of the war in the Pacific and as the sole occupying power of Japan has great responsibility in the disposition of Formosa; 美國作為太平洋戰爭之主要戰勝國及日本之唯一佔領權國,負有處理福爾摩沙之重大責任;

1951年9月8日簽署對日和平條約,1952年4月28日生效,條約第23條(a)明文規定:「美國是主要佔領權國(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the principal occupying Power)」.

美國對日本,既是「唯一(sole)」、也是「主要(principal)」佔領權國,在對日和約生效後,並沒有依「征服權」親自對台灣行使「佔領權」。是由原為盟軍蔣介石元帥之中華民國蔣介石總統及其後繼者之「台灣治理當局行政長官」代理佔領。依代表日本簽署對日和約的吉田茂在1963年出版的「世界與日本」,書中對有關台灣地位的見解:日本政府對台灣所放棄之標的,是源於主權權利的「領土權」。

日華台北和約1952年8月5日生效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曾就琉球列島、小笠原群島、硫磺列島「後和平條約」之未來處分,在提供予國防部長「羅威特(Robert A. Lovett)」,1952年8月15日備忘錄附件「攸關問題和討論之事實」第4項提及:
In Article 2 of the Peace Treaty, Japan renounced right, title and claim to Korea, Formosa, the Kuriles, Sakhalin, the Mandated Islands, Antarctic area, the Spratly Islands and the Paracel Islands. It may be inferred that ultimate Japanese sovereignty was recognized over the islands she agreed to place in trusteeship. This conception was conceded by Mr. Dulles (page 78, Dept.State Publication 4392)* and by Mr. Younger, the U.K. delegate (page 93, Dept. State Publication 4392). Mr. Dulles speaks of the current Japanese position as "residual sovereignty".

在對日和約第2條中,日本放棄對朝鮮、台灣、千島列島、樺太島、太平洋託管島嶼、南極地區、新南群島及西沙群島之領土權。可清楚了解:日本所同意置於託管之島嶼,其最終主權被承認是歸屬日本。這個概念,根據1951年9月4至8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市,召開「對日和約定案和簽署會議」期間,美國國務院過程記錄,是被美國簽約代表「杜勒斯(Dulles)」和英國簽約代表「楊格(Younger)」所承認。杜勒斯稱目前日本的立場是「殘餘主權(residual sovereignty)」。

依上述備忘錄內容,日本政府依對日和約第2條放棄領土權之領土中,應存在日本和佔領國間達成「託管協議」同意佔領國託管的領土。

託管條款之引證(citations for trusteeship provisions):
1. 「美國託管條款」日本政府依「對日和約第3條」同意美國託管琉球

Japan will concur in any proposal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United Nations to place under its trusteeship system,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sole administering authority, ..............日本將會同意美國向聯合國提出任何方案,將琉球置於聯合國託管系統,以美國為唯一治理當局,...............
Pending the making of such a proposal and affirmative action thereon, the United States will have the right to exercise all and any powers of administration, legislation and jurisdiction over the territory and inhabitants of these islands, including their territorial waters. 在提出如是方案及採取確定行動之前,美國將有權對琉球之領土和住民,包括其領海,行使一切行政權、立法權及司法權。

其所產生的結果是:在琉球被置於聯合國託管系統之前,日本政府同意美國託管琉球。事實上,美國在軍方慎重評估後,並未採取行動向聯合國提議將琉球置於聯合國託管系統,而是運用和約第3條架構內的「美國託管條款」,執行「美國託管下之佔領(occupation under United States trusteeship)」,依照國際法「佔領不移轉主權」規定,日本於是保有對琉球之「剩餘主權」。

2. 「中華民國託管條款」日本政府依「日華台北和約第10條」同意中華民國託管台灣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Treaty, national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be deemed (by Japan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include all the inhabitants and former inhabitants of Taiwan (Formosa) and Penghu (the Pescadores) and their descendants who ar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which have been or may hereafter be enforced by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aiwan (Formosa) and Penghu (the Pescadores);

日華台北和約第10條提及:「就本約而言,中華民國國民應被(日本國及中華民國)『視為』包括依中華民國在臺灣及澎湖所已經施行,或未來可能施行之法律和規定,具有中國國籍之所有臺灣和澎湖住民,及其後裔與前為臺灣和澎湖住民及其後裔;」

(日本国及び中華民国は、) この条約の適用上、中華民国の国民には、台湾及び澎湖諸島のすべての住民及び以前にそこの住民であつた者並びにそれらの子孫で、台湾及び澎湖諸島において中華民国が現に施行し、又は今後施行する法令によつて中国の国籍を有するものを含むものとみなす。

於1952年4月28日簽署,於1952年8月5日生效之日華台北和約第10條,在「萬國公法(the Law of Nations)」架構內,所代表的意義是:「日本政府在依對日和約第2條(b)放棄對台灣之主權權利後,接受法理身份原為日本臣民的台灣住民,被權宜當做中華民國國民之『中華民國託管條款』,同意中華民國託管台灣,執行『中華民國託管下之代理佔領(proxy occupation under Republic of China trusteeship)』,日本於是保有對台灣『天賦不可變更或免除』之主權義務以為『剩餘主權』。」

日華台北和約是日本政府在美國政府壓力下,於1952年4月28日,基於承認處於流亡狀態之中華民國是合法中國和中華民國簽署,而於1979年9月29日,基於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合法中國,宣佈廢除。

日本政府在1952年4月28日簽署日華台北和約,至1979年9月29日廢除日華台北和約期間,別無選擇,只能基於流亡中華民國代理美國佔領台灣的「既成事實(fait accompli)」,同意「中華民國託管台灣」。日本和中華民國依「日華台北和約」所成立之「託管關係」,既是建構在中華民國和美國在「對日和約第23條(a)」架構內所成立「代理關係」之基礎上。美國一旦終止美華間之代理關係,日華間之託管關係將自動消滅。

日華台北和約第10條「暗藏(如括弧內之紅字所示)」日本政府同意流亡中華民國託管台灣之「意思表示」。而由於流亡中華民國代表合法中國的地位遲早會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其所暗藏的「託管期限」,是至日本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邦交正常化為止。中華民國殖民政權代理佔領台灣的現狀,也會因為日本政府廢除日華台北和約,日華間之「託管協議」,也會因而廢除,台灣人被視為中華民國國民之法律根據也自此消滅,法理上,法理上台灣人仍然處於無國籍狀態。依美國地方法院2008年3月18日判決書之見解,台灣人是「無國之民」。台灣地位狀態於是回到1952年4月28日舊金山和約生效,至1952年8月5日日華台北和約生效之期間,不存在日本和中華民國間之「託管關係」,只存在美國和中華民國間之「代理關係」。

因此,日本政府於1979年9月29日廢除日華台北和約後,在「代理法」架構內,中華民國殖民政權應是以「美國軍事當局」而非以「中華民國」名義,管轄法理身份為「被懸置日本臣民」之台灣人,及核發「旅行證明書」以作為「旅行證件」。中華民國殖民政權不善盡「代理佔領義務」,美國軍事當局是有立場行使「佔領權利」。

日本政府在日華台北和約第2條中,遵照對日和約第2條(b)之台灣處分原則,並無承認中華民國有「台灣主權」,然而在日華台北和約 第10條中是承認中華民國有「台灣治理權」。基於「讓與(cession)」是永久性移轉,而「託管(trusteeship)」只是暫時性移轉,日本政府並非承認台灣「讓與」中華民國,而是同意中華民國「託管」台灣。由於「台灣託管」是受託人台灣治理當局,以「中華民國名義」行使台灣治理權,其雖無涉主權移轉,然卻極易被曲解誤導成是主權移轉。

流亡中華民國前國史館館長林滿紅曾於2009年4月12日,根據日華台北和約第10條發表論述陒稱:「日本已將台灣主權移交給中華民國」。流亡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則是於2009年4月28日,根據林滿紅的論點稱「日華台北和約確認台灣主權是移轉給中華民國」。美國政府未即時糾正台灣治理當局對台灣歸屬之立場,等同縱容中華民國殖民政權自圓其自說「錯把託管當讓與」,其為台灣地位模糊之原點。

日本天皇依1895年5月8日生效之馬關條約(日稱下關條約)領有台灣;台灣於1945年4月1日因大日本帝國憲法完整施行,成為日本不可分割之固有領土一部份;美國總統依1952年4月28日生效之對於日和約第23條(a),對台灣擁有「法理佔領權(de jure rights of occupation)」;兼任流亡中華民國總統之台灣治理當局行政長官在美國總統認可下,依代理關係對台灣有「事實佔領權(de facto rights of occupation)」。由歷史檔案足以證明,對日和約中,不只是第3條架構內之琉球,還有第2條架構內之領土中,亦有符合「日本同意置於託管(Japan agreed to place in trusteeship)」之領土。基於在日本政府依對日和約第2條放棄領土權之領土中,台灣是日本政府唯一曾依條約「同意置於託管」,完全可證明日本對台灣有「殘餘主權」。

日本於1945年9月2日向盟軍投降後,盟軍佔領下的日本,1952年4月28日因「對日和約」生效,在波茨坦公告「限制日本主權」條款架構內「恢復主權(restore sovereignty)」。然而,日本雖說是恢復為主權國家,事實上,還有部份日本領土仍處於被佔領狀態。美國基於日本對琉球保有「殘餘主權」,於1972年5月15日將美國軍事政府治理下之琉球歸還日本,實現「沖繩返還」。接著下來,美國軍事政府也會將臺灣歸還日本,實現「台灣返還」。

中國國共兩黨完成和解後(簽署ECFA),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的台海局勢已形成。實現台灣地位正常化有助於解決尖閣諸島主權爭議,其已不只是台灣(民)政府基於「國際法理(international laws)」所提出之訴求,也是日美兩國政府基於「安全利益(security interests)」,必須嚴肅看待的議題。

作者:林 志昇(武林 志昇˙林 峯弘)
台灣(民)政府 秘書長
2014/04/10

參考資料 1:

Memorandum by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to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 (Lovett)
Top Secret Washington, 15 August 1952.

Subect: Future Post-Peace Treaty Disposition of Ryukyu and Bonin-Volcano Islands.

Enclosure

FACTS BEARING ON THE PROBLEM AND DISCUSSION
(developed by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4. In Article 2 of the Peace Treaty, Japan renounced right, title and claim to Korea, Formosa, the Kuriles, Sakhalin, the Mandated Islands, Antarctic area, the Spratly Islands and the Paracel Islands. It may be inferred that ultimate Japanese sovereignty was recognized over the islands she agreed to place in trusteeship. This conception was conceded by Mr. Dulles (page 78, Dept.State Publication 4392)* and by Mr. Younger, the U.K. delegate (page 93, Dept. State Publication 4392). Mr. Dulles speaks of the current Japanese position as "residual sovereignty".
*
Department of State, Conference for the Conclusion and Signature of the 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 Record of Proceedings, September 4-8, 1951 (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51).

參考資料 2:

The 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 Article 3
Japan will concur in any proposal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United Nations to place under its trusteeship system,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sole administering authority, Nansei Shoto south of 29deg. north latitude (including the Ryukyu Islands and the Daito Islands), Nanpo Shoto south of Sofu Gan (including the Bonin Islands, Rosario Island and the Volcano Islands) and Parece Vela and Marcus Island. Pending the making of such a proposal and affirmative action thereon, the United States will have the right to exercise all and any powers of administration, legislation and jurisdiction over the territory and inhabitants of these islands, including their territorial waters.

參考資料 3:

The Sino-Japanese Peace Treaty Article 10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Treaty, national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hall be deemed to include all the inhabitants and former inhabitants of Taiwan (Formosa) and Penghu (the Pescadores) and their descendants who are of the Chinese nationa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which have been or may hereafter be enforced by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aiwan (Formosa) and Penghu (the Pescadores);

檢視次數: 2336

© 2024  
Taiwan Civil Government General Office
台灣民政府中央辦公廳
  Powered by

成員徽章  |  報告問題  |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