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流亡政府來台後,立牌坊 中橫開通全是他們的功勞? 

從《臺灣總督府第四十二統計書》,出版於 1940 年。我們可以發現當時臺灣已經存在好幾條橫貫公路了 。最北邊的一條由角板山通往宜蘭,正是當今 7 號公路 (北橫) 的路線;第二條由谷關通往宜蘭,正是當今 7 甲公路的路線;第三條由霧社越過合歡山通往太魯閣,是當 今 14 甲加上 8 號公路東段的路線;最南邊的一條由六龜越過關山 (山岳) 通往關山 (聚落),不正是當今 20 號公路 (南橫) 的路線嗎?那麼,榮民辛苦開鑿的公路在哪裡? 

首先,由梨山到大禹嶺這一段公路,應為戰後開闢無疑。再 者,比較上面兩張圖片,我們不難看出戰後的隧道 ??淨空比戰前還高。換言之,在戰前既有的路段上,榮民確實 提高了路線標準。我們不應漠視榮民的努力,但也不該把開 闢橫貫公路的功績全部攬在他們身上。 

回到國家公園的話題。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臺灣總督府擱 置對於國立公園的經營。遺憾的是,臺灣的國立公園並沒有 隨著戰爭結束而重新開張,就此消失四十多年。直到 1980 年代,臺灣再度把這幾處消失的國家公園喚醒。然而,這四 十年正好是臺灣生態被快速破壞的時候。歷史沒有如果,但 不禁令人遐想:假如國家公園沒有消失四十年,觀音山就不 會變成亂葬岡、梨山也不會被開墾地滿目瘡痍了。 

(文章引用: http://richter.pixnet.net/ blog/post/25211059 )

潘智仁

檢視次數: 260

回覆

© 2024  
Taiwan Civil Government General Office
台灣民政府中央辦公廳
  Powered by

成員徽章  |  報告問題  |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