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北方四島主權糾紛來龍去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4 10:10:45

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在雅爾塔會議上。

沙俄擴張被康熙擊退 矛頭轉向日本北方諸島

     17世紀,沙皇俄國將其領土擴張到了太平洋沿岸,鋒芒直指東亞的中國、朝鮮和日本等國。沙俄的南下擴張遇到了此時國勢正盛的大清帝國康熙王朝,在兩次雅克薩大敗後,於1689年與中國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沙皇俄國的南下勢頭暫時受到遏制。隨後,沙俄將目光瞄准了朝鮮和日本。


17世紀40年代,也就是日本德川幕府頒布“鎖國”政策後不久,沙俄在太平洋西北水域一帶進行了一系列的所謂“探險”活動。


1697年,哥薩克頭目、雅庫茨克市的沙俄官員阿特拉索夫帶人進入了勘察加半島,向當地居民收取皮毛稅。1699年,阿特拉索夫在勘察加半島的部落里發現了一個名叫傳兵衛的日本商人。這名商人是1696年乘船向江戶(今東京)航行途中,因遇暴風而漂流到勘察加半島的。俄國人向傳兵衛詳細詢問了有關日本的地理、礦藏以及政治制度和軍備等情況。沙皇彼得一世得知後,召見了傳兵衛。1702年4月,彼得一世發出訓令:令傳兵衛學好俄語,然後再由他教俄國人學日語,以便培養沙俄對日本工作的專門翻譯人才,以進一步染指日本。


根據彼得大帝的命令,沙俄政府於1705年10月在彼得堡開辦日語學校。1753年以後,沙俄政府把彼得堡日語學校遷到了其在遠東的重要據點伊爾庫茨克。這所日語學校從開辦直到1816年關閉為止,前後共辦學百餘年,雖然辦學成績並不顯著,但這期間沙俄的勢力已經延伸到日本北方領土一帶。


從1711年至1713年,沙俄政府先後派人到千島群島“探險”,並向沙皇政府提出了關於千島群島的地理條件和居民情況的報告。


1719年1月2日,彼得大帝頒發敕令,派出大批“地質測量專家和學者”,對勘察加半島及其附近海域、島嶼進行深入的“勘察”。彼得大帝在他的秘密手諭中訓示“探險隊員”:一定要仔細勘察整個千島群島,並找到通往日本的航道。1721年,沙俄“探險隊”在“地質測量學者”葉夫列莫夫的率領下,對千島群島的舍子古丹島等14個島嶼進行了勘察。他們在勘察完千島群島北部6個島嶼之後,將島上居民強行並入沙俄國籍,並把千島群島北部強行劃入沙俄的版圖。


1728年7月14日,沙皇政府派海軍上校白令率領一批人在北太平洋進行“探險”,發現了歐亞大陸與北美大陸之間的白令海峽,沙俄勢力也借助這次航行侵入了日本近海。


1738年,沙俄政府派出海軍中校斯潘貝格率領艦隊前往日本“探險”。斯潘貝格的“探險隊”在同年7月15日沿列島南下,游歷了千島群島的29個島嶼,並對這些島嶼用俄文一一命名,其中就包括“北方四島”之一的色丹島。
從1775年至1780年,沙俄殖民者在不斷騷擾千島群島的同時,還千方百計地試圖把這里變為他們的殖民地,他們在千島群島到處樹立十字架作為占領標誌。與此同時,沙俄政府還組織大規模移民,並將勢力伸向南千島群島,從而引發了“日本北方領土問題”。


1794年,沙俄政府將38個流放犯和20名獵手送到得撫島定居,建立移民點。德川幕府在獲悉此事後,於1799年命令有官方背景的富商屋嘉兵衛到擇捉島開辟17處漁場,派幕府官吏常駐該島,建立行政組織。自1801年起,幕府從南部、津輕兩藩各派兵100名駐守擇捉島,並於同年又派官員到得撫島曉諭俄國移民,嚴禁貿易,並立下了“天長地久大日本屬島”的標誌。1803年,德川幕府又頒布禁令嚴禁北海道人前往千島群島,以斷絕俄國移民的物資來源。幕府的這一“釜底抽薪”很快見效,俄國人被迫於次年從得撫島撤走。
19世紀初,沙俄在日本的北方不斷挑釁,製造事端。1811年,沙俄的一支“測量隊”被日本查獲。沙俄隨即派人到日本懇求放人,同時表示願意與日本簽訂和約,劃定邊界。德川幕府隨即提出日俄兩國各以擇捉島與新知島為界,兩島之間各島為中立地帶。第二年,德川幕府派官在擇捉島等候俄國複信,沒料到俄國人因為害怕,只是乘船到得撫島將信箋放入一只箱子內,就一溜煙逃了回去。


1762年,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後,承襲彼得大帝的衣鉢,親自指揮了沙俄對日本的“探險計劃”。這一年,一向以“研究日本問題的學者”面目出現的基利爾,向葉卡捷琳娜二世遞交了一份周密的“探險計劃”。根據計劃,葉卡捷琳娜二世向西伯利亞總督發出11條具體訓令,委派基利爾和近衛軍中尉亞當攜帶西伯利亞總督的函件和價值2000盧布的禮物,出使日本。1792年10月,亞當一行到達日本北海道的根室,要求德川幕府開港通商。經過近一年的交涉,日本人拒絕了俄國使團的要求。


11年後,俄國政府又派特命全權使節雷扎諾夫去日本要求通商。雷扎諾夫在日本呆了半年多,仍舊沒有打開日本的國門。1805年4月,談判失敗的雷扎諾夫憤然離開日本,並決意對日本進行報復。

在雷扎諾夫的授意下,兩名沙俄海軍軍官率兩艘武裝船只侵入日本的北海地區。1806年10月22日,他們襲擊了日本鬆前藩在庫頁島的久春古丹稅務所,抓走守衛人員,搶走大米600袋及餐具、被服等大批物資。臨走時還留下一塊黃銅板,說庫頁島以後為俄國的領土。隨後,俄國人又用同樣的方法襲擊了擇捉島。


4年之後,沙俄政府海軍部又派海軍上校瓦西里率測量隊乘艦船闖入國後島等島,登陸後被日本人俘獲。 在此後大約40年時間內,日俄之間沒有任何官方往來,但沙俄從未放棄對日本北方領土的窺視。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在整軍計劃中,日本以中俄兩國為假想敵,擴充軍備。1894年,日本不惜以國運相賭,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就在《馬關條約》簽字的同一天,沙俄政府與德、法兩國聯合要求日本放棄占領遼東半島。日本因在甲午戰爭中耗盡了軍力,被迫屈服,沙俄也借此機會將自己的勢力延伸到中國東北和朝鮮。日本政府雖然借機又向中國敲詐了3000萬兩白銀的“贖遼費”,但一直以此為恥辱,伺機報復沙俄。


1904年2月8日夜,日本艦隊在仁川港和旅順口對俄國艦隊同時發起突然襲擊,日俄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雙方共動員兵力60多萬人,日軍以傷亡7萬多人的代價,全殲遠東俄軍以及俄國太平洋艦隊和遠道奔襲而來的波羅的海艦隊。這場戰爭徹底改變了自鴉片戰爭以來遠東的政治地圖,日本作為當時亞洲首屈一指的強國獲得歐美列強的承認,而沙俄則因為這場戰爭的失敗引發國內積蓄已久的政治危機,爆發了“1905年革命”。


蘇俄政權建立之後,日本加入協約國干涉軍在遠東登陸,隨即染指圖謀已久的蒙古地區。1945年2月11日,美、英、蘇三國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達成秘密協定,美英兩國為使蘇聯早日對日出兵,不惜以犧牲中國為代價,同意在戰後劃分遠東勢力範圍時照顧蘇聯的利益。根據這一密約,蘇聯在戰後長期占據大連等處港口。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全殲日本作為總預備隊的百萬“關東軍”,並以承認美國人提出的以北緯38度線劃分朝鮮半島受降區的方案,準備在北海道島登陸(北海道也在北緯38度線以北)。


為打破美國人在戰後沿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對蘇聯遠東艦隊的封鎖,蘇軍為對日作戰,長期占據了南千島群島的國後、擇捉、色丹和齒舞群島。“北方四島”問題遂成為蘇(俄)日兩國長期爭執的一大懸案。從吉田茂到森喜朗、小泉純一郎歷屆戰後日本政府,無一不把解決“北方四島”問題作為緩解蘇(俄)日關係的重要前提。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的國力已大不如昔日的蘇聯,但無論是葉利欽還是普京,在這一問題上也決不鬆口。時至今日,在外人看來日俄兩國的關係因順利達成修建“安納線”協議而步入蜜月,但若有朝一日這一工程建設成功,難免會成為日本政府要挾俄羅斯解決“北方領土問題”的籌碼。工程開工之日,也許就是日本政府提高對俄國人要價之時。


二戰時蘇聯遵照《雅爾塔協定》 武力攻占北方四島

所謂“北方四島”是日本的說法,俄羅斯稱之為南千島群島,指的是千島群島南部的擇捉、色丹、齒舞、國後四島。二戰後期,作為蘇聯出兵打擊日本的回報,蘇、美、英三國在《雅爾塔協定》中規定:“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此後,蘇聯(包括現在的俄羅斯)一直實際控制著上述領土。但日本認為,它從沒有放棄收回“北方四島”的要求。


蘇軍決定武力收回

千島群島(俄方稱“千島群島”,日本方面稱“北方四島”)按日本方面的說法,是指擇捉、色丹、齒舞、國後四島,自古有日本人在此居住生活。在18世紀時,千島群島南北兩部分屬日本和俄羅斯。19世紀,沙俄占領包括北方四島在內的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庫頁島)。1905年因日俄戰爭失敗,沙俄被迫通過《樸茨茅斯條約》向日本轉讓了千島群島和南薩哈林島的控制權。


日本在那裡立足後,不僅封閉了俄羅斯通往太平洋的出口,而且封閉了通往堪察加和楚科奇半島各港口的海上通道,成了進攻濱海地區和遠東的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加強了千島群島的防務,集結了8萬大軍,修築了9處機場,能容納近600架飛機,其中占守島的日軍多達2.3萬人,還得到第11戰車聯隊的支援。


1945年2月,日本戰敗前,蘇美英關於戰後日本問題的《雅爾塔協定》規定,整個千島群島,包括擇捉、國後、色丹和齒舞群島,都劃歸蘇聯。
為了執行《雅爾塔協定》,蘇聯決定用武力收回被日軍占領的千島群島,展開了著名的“守門之戰”。


1945年8月15日夜,蘇軍步兵第101師和太平洋艦隊奉命實施登陸作戰。戰役的關鍵是要拿下離堪察加半島最近的占守島,它有兩處完好的海軍基地片港和柏原港,拿下這裡就等於控制了整個千島群島。


子夜登陸發動奇襲

為取得奇襲的效果,蘇軍進行了高難度的子夜登陸。由於當夜又起了大霧,蘇軍無法出動飛機支援,只能依賴岸炮和護航驅逐艦的炮火來掩護登陸部隊。


8月18日2時35分,蘇軍岸炮部隊從12公里外堪察加半島的洛帕特炮台轟擊占守島,以“基洛夫”號巡洋艦為首的蘇聯艦隊也將180毫米口徑的喀秋莎火箭彈一古腦地砸向日本人。


在戰役打響的最初時間裡,日軍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因為從海上到背後都在向他們射擊。日軍司令部根本無法判斷登陸的是什麼部隊,有多少人,直到在戰場上聽到俄語“烏拉”的喊聲才明白,蘇軍來了。


4時30分,蘇軍登陸艦隊靠近了占守島的海軍基地——片港,部隊要在狹窄的3公里地段搶灘,占領制高點國端崎和第171高地。緩過勁來的日軍拼命阻止蘇軍後續部隊靠岸,日本人利用海面霧氣,企圖以猛烈的炮火來挽回自己的頽勢。
蘇軍的1號登陸艦被日軍炮彈直接命中,機艙被打壞。中尉亞斯特魯勃不顧自己受傷、一半水兵犧牲的惡劣環境,借助濃霧的掩護,佯裝軍艦爆炸和失去戰鬥力,以迷惑日軍,隨後趁炮擊減弱的機會,把剩下的人員組織起來檢修,堵好漏洞,使軍艦再次繼續執行任務。


在登陸現場,共產黨員衝鋒在前。當一艘軍艦中彈起火、即將爆炸的危急時刻,步兵第373團黨員葉爾馬舍夫上尉拿起團旗高喊:“團旗在我手裡,跟我來!前進,小夥子們!”他第一個跳進冰冷的水中,向岸邊游去,其他官兵也跟著他往前衝。 混亂中,蘇軍付出了較大的代價,但蘇軍護航艦一發幸運的炮彈打在國端崎的燈塔上,引起大火,火光為登陸艦隊在濃霧中駛向岸邊提供了很好的方位物。在凌晨5時左右,蘇軍登陸兵終於艱難地在片港灣建立了兩個堅固的橋頭堡。


蘇聯士兵用身體堵住射擊孔 隨著天色見亮,蘇日雙方都開始清楚各自的戰場態勢,在片港方圓不到3公里的地段,誰能前進一步就意味著將對手置於死地。
從早上6時開始,日軍就以猛烈的炮火作為掩護,動用聯隊(團)級規模的衝鋒,試圖把蘇軍趕下海去。日本人明白,一旦蘇軍在這裡站住腳,他們的抵抗將毫無意義。 在蘇軍工兵臨時挖的塹壕裡,雙方把刺刀、鐵鍬,還有槍托全都用了上,因為蘇軍多是身高力大的戰士,無論是白刃格鬥,還是摔跤,都占上風。


下午14時,日軍從171高地上把自己最後的預備隊——戰車第11聯隊投入使用,18輛坦克配合兩個大隊的步兵進行最後的掙扎。坦克展開隊形後,隨著越來越大的轟鳴聲向陣地逼近,蘇軍戰士已能清楚辨別出坦克上的青龍圖案。


當坦克靠近到只有200碼的時候,蘇軍各種武器一齊開火,反坦克槍手瞄准坦克,步兵用衝鋒槍和機槍狙擊日軍步兵,力圖將敵步兵與坦克分割開。由於射擊準確有效,不到兩分鐘,就有6輛日軍坦克起火,但其他坦克很快到了蘇軍眼前。在領頭的一輛坦克裡,一半身子露在炮塔外的日軍指揮官池田末男大佐手持展開的太陽旗,舒托夫少校用衝鋒槍打了兩個點射,池田末男當場斃命。刹那間科斯蒂列夫中士用集束手榴彈讓這輛坦克象蠟燭一樣燃燒起來。


18時,蘇軍登陸兵在艦炮的掩護下,開始衝擊171高地。日軍利用掩體進行攔阻射擊,而蘇軍登陸兵卻在開闊地上,無法靠近幾十米外的日軍火力點。海軍中士、共產黨員維爾科夫依托一塊塊石頭向敵火力點運動,他猛力地將一枚手榴彈投進射擊孔,火力點啞了一會,便又死灰複燃,維爾科夫全然不顧自己已多處負傷,一躍而起,朝火力點猛撲上去,用身體堵住了射擊孔。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紅旗終於在高地上空飄揚。


日軍敗將心有不甘

8月19日,得知裕仁天皇投降詔書的日軍一方面主動提出停戰,但另一方面仍在積極備戰,日軍甚至將準備撤退的兩個旅團重新展開,試圖壓迫蘇軍。但蘇軍並未受到停戰的制約,繼續向占守島縱深發展。直到當日18時,千島群島日本駐軍司令堤不夾貴中將才接受無條件就地投降,此時日軍已死傷1018人。


8月23日,堤不夾貴中將來到占守島,同蘇軍簽訂停戰協定。他不僅是當地日軍最高長官,也是當地壟斷企業的大股東,過去他在漁汛期間可以利用手下大撈一把,而現在,他永遠失去這筆收益了。他試探性地詢問蘇軍指揮官格列奇科少將有多少蘇軍參加了登陸作戰,格列奇科故意把人數誇大好幾倍。然而堤不夾貴臉上泛出難以掩飾的失望,他說:“如果我早知道只有這麼一點水兵,我就先把他們淹死,而後再投降。”後來,堤不夾貴還痛苦地聲稱1945年8月23日是他一生中的“黑道日”。


當時的形勢對蘇軍非常有利:南薩哈林島和千島群島北部的日軍已繳械投降。8月28日凌晨,蘇軍在擇捉島登陸,1.35萬日本守軍不戰而降。接著在9月1日又占領了國後和色丹兩島,日軍均未抵抗。攻占齒舞島的最後行動是在9月5日結束的。由於日軍均未抵抗,所以雙方均無傷亡。


二戰後日本“北方領土”外交出爾反爾 最終惹惱俄羅斯

2004年9月2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乘坐海上保安廳的巡視船,從北海道根室市出發,海上視察了被俄羅斯控制的“北方領土”。雖然由於天氣原因雖未能窺清島上景物,但小泉此行已在俄羅斯朝引起強烈反響。俄民眾普遍認為,“日本首相近距離視察南千島群島(即北方四島),是對俄羅斯主權的公然蔑視和挑釁。”當日,俄外交部亦批評說,“這有可能使日俄兩國和平條約的談判複雜化。”通過外交途徑收複“北方領土”,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日本對俄政策的首要課題。在日本的歷任首相中,前首相鈴木善幸和森喜郎曾分別於1981年和2001年乘飛機從空中視察過北方四島。此次,小泉選擇在當前特殊的國際、國內環境下重提“北方領土”問題,既有對以往外交政策的繼承,又凸顯了不同於以往的政治含義,從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冷戰結構下的北方領土之爭

所謂北方領土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冷戰結構的產物。北方領土是指位於千島群島南端、靠近北海道根室市的齒舞、色丹、國後、澤捉四島,面積共5036平方公里。傳統上是日本的固有領土,二戰前四島已有日本居民約2萬人。1945年9月3日,北方四島作為整個千島群島的一部分被蘇聯占領。1947年1月,上述四島又被正式並入蘇聯版圖。
從戰後直到50年代初期,日蘇之間並不存在領土問題。1954年,鳩山一郎取代吉田茂上台組閣,新內閣積極謀求改善日蘇關係、恢復日蘇邦交正常化。在此形勢下,出於冷戰對抗和國內政治鬥爭的需要,美國及日本國內的親美派竭力阻撓日蘇關係的改善,拋出了所謂的日蘇領土問題,大作領土文章,試圖製造日蘇緊張氣氛,北方領土問題由此而生。


(一)提出領土要求。1955年日本在日蘇複交談判中首次提出領土問題,要求蘇聯歸還齒舞、色丹兩島。1956年10月日本首相鳩山一郎訪蘇,蘇聯為求離間日美關係主動對日讓步,在《日蘇聯合宣言》中表示:“蘇聯應日本的要求,並考慮到日本的利益,同意將齒舞群島及色丹島一並交於日本。”但同時又表示,“這些島嶼將在日本和蘇聯締結和約以後現實的進行移交。”這一《宣言》雖未能使日本事實上收回上述兩島,但卻大大激發了日本國民的“北方領土”訴求。1957年5月23日,新上台的岸介信內閣同美國聯合致函蘇聯,稱:《雅爾塔協定》和《舊金山和約》中所說的“千島群島”,不僅不包括齒舞、色丹,而且也不包括國後、澤捉,從而把北方四島從《舊金山和約》規定日本放棄的“千島群島”中分離出來,日蘇之間的領土糾葛也從此由兩島問題演變成四島問題。


(二)陷入談判僵局。50年代後期,日本岸介信政府將外交重點重新轉向美國。1960年1月19日,日美在華盛頓簽署了新的《日美安全條約》。蘇聯對這一針對它的軍事同盟的強化極為不滿,作為對抗措施之一,蘇聯在北方領土問題上對日採取強硬立場。1960年1月27日蘇聯發表對日關係備忘錄,聲稱: “只有從日本撤走全部外國軍隊及簽署蘇日和平條約之後,才能將齒舞、色丹交於日本。”也就是說,蘇聯歸還兩島必須首先滿足兩個前提條件:締結蘇日和平條約及美國從日本撤軍。不僅如此,1961年赫魯曉夫在致日本首相池田勇人的複函中進而撤銷了關於歸還齒舞、色丹兩島的承諾,並稱“領土問題已經解決”,“日蘇之間不存在領土問題”。隨著冷戰對抗的加劇,日本被美國當作防禦蘇聯的前沿陣地。在這種形勢下,讓蘇聯交還北方四島地希望逐漸破滅,日蘇在北方領土問題上的立場又回到了原先的起點。


(三)重燃收複領土希望。20世紀80年代以後,蘇聯逐漸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對外推行“新思維外交”,積極謀求改善日蘇關係,試圖爭取日本的資金和技術援助以推進國內的經濟改革進程。日本敏感的抓住了這次蘇聯在經濟上有求於日本的歷史時機,遂提出了“政經不可分”的對蘇交往原則,表示解決領土問題和對蘇進行經濟合作不可分割,在領土解決之前不同蘇聯進行經濟合作。日本的用意顯然是企圖以經濟合作為誘餌迫使蘇聯在領土問題上做出讓步,以此推動北方領土談判。為了激起蘇聯對領土談判的積極回應,日本很快將對蘇政策又進行了靈活調整,1989年5月日本外相宇野宗佑又提出了 “擴大均衡原則”,表示經濟合作與領土談判可同步進行。1991年4月戈爾巴喬夫訪日,鑒於當時急於得到日本的援助,蘇聯不得不在北方領土問題上對日作出一定的讓步。雙方首腦經過會談發表了《日蘇聯合聲明》:蘇聯承認日蘇之間存在著懸而未決的歷史問題,並同意通過談判解決北方四島的爭議。這對日本來說是一次外交上的不小進步,它首要的意義在於:蘇聯終於在北方領土問題上鬆動了原有的立場並願意進行談判,這為以後日本繼續推進“北方領土”外交奠定了基礎。


冷戰時期,日本政府對蘇提出領土訴求並開展“北方領土”外交,主要是受到冷戰政治結構和美國因素的影響。鑒於蘇聯在當時的國力和影響,日本在領土方面可打的牌很少,缺乏制約蘇聯的手段,因而在對蘇談判中只能處於下風,仰蘇鼻息,看蘇聯臉色行事。在美蘇冷戰和日美同盟關係的制約下,北方領土問題根本無法得到妥善解決,這一問題注定要留待新的政治環境的到來。


二、冷戰後日本政府“北方領土”外交的推進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國力大衰,急盼日本的經濟援助,同時在其推行的“重返歐洲”的西向戰略屢屢受挫之後,俄羅斯開始重視東方外交,逐漸調整對日關係,積極主動謀求改善日俄關係。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感到有機可乘,再次將北方四島的移交問題提上兩國關係的議事日程。


(一)積極推動葉利欽總統訪日,共同發表《東京宣言》。葉利欽自從執掌蘇聯實權以後,在不同的場合多次就日本關心的北方領土問題進行表態,稱俄方願意“根據國際法的平等、正義、和平原則加以解決”,力圖採取靈活態度謀求日俄接近。日本對俄羅斯的動向做出積極回應,認為“以日本比較滿意的方式謀求北方領土問題解決的時機已經到來。”1991年俄羅斯獨立以後,日本政府隨即積極推動葉利欽總統訪日,意圖通過開展首腦外交加快解決日俄領土之爭。在日方的一再推動下,1993年10月葉利欽對日本進行了正式的訪問。訪問期間雙方共同發表了《東京宣言》和《經濟宣言》,其中東京宣言的核心就是北方領土問題。《宣言》稱:“兩國首腦一致認為必須克服兩國關係中存在的困難遺產,並就齒舞、色丹、國後、澤捉島的歸屬問題進行認真的談判。”通過推動最高層的日俄首腦外交,日本方面收獲了領土外交上的兩點進步成果:其一、《東京宣言》提出了解決北方領土問題的新的指導原則,即“立足於歷史和法律事實,以兩國間制定的各種文件及法律和正義為基礎加以解決”;其二、《東京宣言》通過確認“日蘇間的所有條約於其他國際承諾在日俄間繼續適用”,從而間接的確認了1956年《日蘇聯合宣言》中蘇聯所作的交還北方兩島的承諾繼續有效。鑒於《宣言》在北方領土問題上取得的的上述進展,時任日本首相的細川護熙對此評價甚高,認為《宣言》為解決北方領土問題尋找到了新的基點。


(二)、實行“多層次接觸”,加強日俄政治對話。葉利欽總統訪日後,日俄雙方在北方領土問題和經濟合作問題上仍堅持各自原有的立場,相互關係並未取得新的進展。從1996年起,橋本內閣開始主動推動日俄關係的發展,放棄了執行多年的“政經不可分”和“擴大均衡”的原則,制定了“多層次接觸”方針,並呼籲日俄雙方加強政治對話,進一步發展日俄關係。所謂“多層次接觸”方針,內容包括:(1)進行以北方領土為中心的和平談判;(2)開展首腦間與閣僚級政治對話;(3)對俄經濟改革予以合作;(4)與俄遠東地區進行地區間交流;(5)開展安全對話;(6)在聯合國等國際問題上進行合作;(7)就東北亞地區穩定問題進行磋商。新方針雖然仍把解決領土問題放在對俄政策首位,但卻不把它作為追求的唯一目標,而是在謀求上述各領域平行取得進展的過程中,力求該問題的解決。同“政經不可分”和“擴大均衡”原則相比,新方針在處理對俄關係方面顯示了較大的靈活性,一提出便深受俄羅斯歡迎並得到俄方積極響應。1997年日俄雙方就在兩國間建立電話熱線和日俄首腦每年定期會晤制度達成協議。同年7月,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發表對俄政策演講,提出新的對俄外交三原則:“互信、互利和長遠的觀點”,並強調“在解決領土問題上不應區分勝利者和失敗者”。葉利欽總統對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三項原則將從根本上將為日俄關係開創新篇章,並帶來更大的活力,使之更加充實。”日俄關係的接近推動了領土談判,當年11月橋本和葉利欽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舉行非正式首腦會晤,俄表示同意在2000年前解決領土問題並締結和平條約,這是自1956年《日蘇聯合宣言》發表以來雙方在領土談判中取得的最大進展。


(三)擴大對俄經濟合作,誘俄做出領土讓步。90年代後半期,在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俄羅斯的經濟狀況猶如雪後加霜,每況愈下。針對俄羅斯急切想取得日本的經濟援助這一強烈願望,日本頻頻揮動“經濟合作”牌,企圖在經濟上給俄一點甜頭,誘俄在領土問題上做出新的讓步。1997年11月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同葉利欽簽訂了一份名為《橋本——葉利欽計劃》的一攬子援助協議,其主要內容是:在2000年前日本重點在高技術領域、整頓俄國內投資環境、培養企業人才和開發俄遠東西伯利亞能源方面提供援助和合作。此外,橋本還許諾向俄提供15億美元的輸出入銀行貸款。1998年11月小淵惠三首相訪俄,主動表示日方願意繼續履行《橋本——葉利欽計劃》,並願意在原先許諾的15億美元的基礎上在對俄追加1億美元的援助,同時雙方簽署了《日俄投資保護協定》,決定成立“共同經濟委員會”,進一步加強經濟合作。在日本“金元外交”的攻勢下,1998年,俄方再次做出讓步,同日本交換了解決領土問題締結和平條約的初步方案。日本的方案是,在日俄和平條約中明文規定在擇捉島、烏魯普島之間最終劃定兩國邊界線,在商定的歸還日期以前,日本承認俄擁有施政權,繼續維持四島現狀。俄羅斯方案是,在2000年前制定並簽署日俄和平條約,在條約中載明繼續探討雙方可以接受的解決邊界問題的方案,同時繼續就締結在上述島嶼之間劃定邊界的條約進行談判。這兩個方案雖然在內容上相去甚遠,雙方均表示難以接受對方的提議,但這一進展卻表明雙方關於領土問題的談判已越過要不要歸還四島的爭論階段,而進入如何歸還四島的“短兵相接”階段。


此後,日本政府乘勝追擊又陸續提出過新的領土解決方案。2001年3月,日本首相森喜郎曾向俄總統普京提議,解決北方四島可以分兩步走,先交還齒舞、色丹兩島。據說這種方案曾得到過普京的認可。但森喜郎的建議一經宣布,立即招來日本國內的批評和質疑,他們擔心兩步走的方針,可能最終只得到這兩個面積最小的島,而另外兩島的主權歸屬則難以確定。


與冷戰時期日蘇之間的僵持關係相比,冷戰後日俄關係的發展逐漸擺脫了意識形態對抗和東西方衝突的羈絆,雙方互有需求、不斷接近,這為“北方領土”問題的解決創造了較為有利國際政治環境。日本政府巧妙的利用經濟手腕不失時機的推進了“北方領土”外交,並隨著時代的發展融合進了新的戰略考慮:第一、通過收複“北方領土”以壯國威,加快邁向“政治大國”的戰略步伐;第二、在冷戰後的大國關係的調整中構築有利於己的多邊外交環境,借機提高國際地位、增加外交回旋餘地;第三、在強化日美同盟體制的同時,通過加強對俄政治、安全對話,改善日俄關係,借以牽制中國的崛起,平衡亞太力量對比;第四、覬覦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希望能在俄西伯利亞和遠東的資源開發中占得先機,以保障本國的能源供應安全。正式出上述戰略謀劃,冷戰以後日本靈活的調整對俄政策,在各個領域全面發展對俄關係,與俄談判的手段也日顯多樣性、隱蔽性,這表明日本在北方領土問題上已開始從長計議,企圖以退為進,曲線收島。


三、小泉巡視北方四島的政治圖謀及其背景

在日本戰後史上,現任首相以某種方式近距離視察北方四島已不是什麼新聞,然而小泉此次出巡卻選擇在特殊的時間、特殊的國際國內背景下,格外引人注目。這既有對以往北方領土外交的繼承,又有小泉及其內閣自身的戰略考慮,其中的政治意涵很值得玩味。


其一、轉移國內政治視線,鞏固執政地位。當前,小泉的執政地位十分虛弱,由於在養老金改革計劃和派兵伊拉克等問題上辦事不力,,使得他領導的自民黨在今年的第20屆參議院選舉中以49票輸給了在野的日本民主黨。日本自民黨參議院幹事長青木幹雄曾表示:“如果自民黨沒有能取得51個議席,那麼責任當然應該有小泉純一郎首相來承擔。”另據日本以著名媒體駐京資深記者批露:“小泉執政三年來,多次一意孤行,做出有違國民意願的決策,並在決策後不向老百姓解釋其立場和原因。此外,小泉在任期間虛張聲勢的政策較多,而真正使老百姓得到實惠東西太少。長此以往,將使國民對他失去信心。”為保住執政地位,重樹個人形象,小泉決定在外交方面有所建樹,其中最讓人關注的莫過於與俄羅斯簽訂和平條約,解決北方領土問題以及同朝鮮建立外交關係。小泉借巡視四島之機,顯然意在轉移國內民眾對其內部政策的注意力,為其從國內政治困境中脫身贏得時間。


其二、煽動民族情緒,尋覓對俄談判良機。明年俄總統普京將自2000年以來再次正式訪問日本,而日本對於今年三月再次當選的普京總統這一長期政權也充滿期待,希望通過普京明年的訪日為北方領土問題和日俄和平條約的締結談判問題找到解決的突破口。眾所周知,每年的9月2日對日本來說是一個恥辱的日子,1945年的這一天,日本政府代表以書面形式正式確認在二戰中戰敗投降。而北方四島之所以成為問題,其根本原因正是由於二戰日本的戰敗。小泉選擇在這樣一個日子裡巡視四島,其意圖昭彰,目的就在於勾起日本國民二戰留下的恥辱和傷痛,借機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為即將到來的日俄首腦會談大造國內輿論,增加談判籌碼。


其三、見風使舵,從中漁利。2002年之前日本一直是堅持俄必須首先歸還北方四道,日俄關係才能正常化。但到了2003年初,日本突然改變態度,提出日俄可以先擱置領土爭議,發展經貿關係。當時,日本態度的轉變主要是出於同中國進行石油競爭。當中俄就“安大線”即將達成協議時,去年1月小泉突訪俄羅斯,強烈要求俄修建“安納線“(後改為泰納線),表示要每天從俄進口100萬桶石油。3月俄能源部決定把“安大線”和“安納線”方案合併,幹線通往納霍德卡,在中俄邊境附近開岔,通往大慶的支線將優先開工。日本得到消息後,先後派出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長和經濟產業大臣訪問莫斯科,以大型合作項目為誘餌,要求俄優先建設“安納線”。隨後又表示願意為“泰納線”方案投資70億美元,並稱這些錢不光用於管道建設,還可用於開發東西伯利亞的油田。在日本的重金誘惑下,2004年6月30日,俄政府正式決定放棄“安大線”計劃。鑒於俄在“安大線”合作項目上的失信,中國將石油進口的目標轉向哈薩克斯坦,7月中旬中哈兩國正式簽署了石油管道運輸協議,年輸油量預計可達2000萬噸。“中哈線”的上馬,使得俄遠東石油方案對中國的價值急劇下降,日本見風使舵,迅速改變對俄態度,重新在領土糾紛問題上堅持強硬立場。


7月18日日本政府提出對俄外交新方針,改變以往“不偏重北方領土問題而全面發展兩國關係”的做法,重新將領土問題作為雙方談判的重點;同時日本發表新《防衛白皮書》,強烈要求俄從北方四島撤軍。小泉在巡視北方四島以後,日本官員公開表示:此舉意在提醒俄羅斯日本對俄在經濟上慷慨投入的同時,並沒有忘記北方四島,日本的基本原則沒有改變,即不解決領土問題,日本不可能對俄進行大規模投資。另據俄方官員透露:去年一年日本雖積極參與石油競爭,但實際上並沒有明確表示要與俄簽署從納霍德卡購油的合同。顯然俄羅斯墜入了日本的圈套,日本以對俄石油大規模採購為幌子誘俄在領土問題上做出新的讓步,這才是其真正的目的。當然確實存在著日本對俄石油的真正渴求,但現實情況是:石油已成為日本對俄交往的一張“經濟牌”。


四、加快領土解決,借機牽制中、朝兩鄰國。北方領土問題一直是籠罩在日俄關係良性發展前景上的陰雲,時常導致兩國間的摩擦。據國際觀察家分析,如今小泉的首相任期只剩下兩年,他極希望在解決領土糾紛方面勝過自己的前人,儘管解決該問題的難度之大已在歷任首相身上得到過證明。在小泉首相與普京總統迄今為止的會談中,雙方都只是確認了解決問題的必要性。小泉明知此時不是解決北方四島問題的最佳時機而強為之,部分的原因就在於小泉急於收島的急切心理。此外,小泉巡島的更深層次考慮還在於希望通過搞活日俄外交來帶動日中、日朝外交。小泉首相身邊的人士指出,“日俄兩國趨於解決領土問題本身,將對中國和朝鮮形成前所未有的牽制。”目前中國在東亞的影響力不斷增大,而朝鮮問題又成了東亞安全方面的動蕩因素。中國和朝鮮問題已被納入日俄外交考慮範疇並成為討價還價的籌碼。


四、日本對俄政策的近期走勢及北方領土問題的政治前景

長遠觀之,日本對俄政策的遠景目標在於謀求日俄關係的改善,借重俄羅斯的政治影響實現自身的“政治大國”夢想。加之,俄羅斯亦有求於日本,希圖借助日本的經濟援助重振昔日霸主雄風,日俄關係的相互接近是歷史的必然。


近觀之,日本對俄政策的走勢不會跳脫現有的“領土思維”框架,北方四島問題仍將是制約日俄關係的瓶頸。2004年9月3日,日本政府以小泉巡視北方四島的方式正式確認了今後對俄外交的新方針:即把北方領土問題作為日俄談判的最優先課題。日本外務省高級官員表示:“不明確四島的歸屬問題,就無法進行和平條約的談判。”日本對待北方領土問題的方針是:第一、在確認日本對北方四島擁有主權的條件下,實際的歸還時間及形式等問題可以靈活處理;第二、領土歸還以後,充分尊重目前居住在那裡的俄羅斯人民的人權、利益和願望。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日本政府的基本戰略已十分明確,那就是奉行領土問題優先,同時推進日俄經濟合作,創造讓俄向日本讓步的雙邊環境。早在2003年1月舉行的日俄首腦會談中,小泉就開始為此布局。如前所述,他對俄遠東石油開發和修建安加爾斯克至納霍德卡的石油管線態度極為積極。僅建設費用就超過100億美元的上述計劃,一直被雙方期待成為日俄關係的突破口。然而,近期內北方領土問題的解決仍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其政治前景不容樂觀。


首先,問題的難解之處在於,儘管俄羅斯目前急需日本的經濟援助,但北方四島的戰略位置對俄更為重要。從地圖上看,“千島群島”使俄羅斯在遠東獲得了巨大的戰略屏障,它的幾個大的島嶼,如勘察加、庫頁島均被千島群島所屏護。勘察加半島是俄羅斯的核武器試驗場,庫頁島是俄的戰略導彈基地,而“千島群島” 就屏護在這些戰略要地的外圍,極像一個栅欄。如果歸還給日本,在《日美安保條約》的大背景下,意味著俄羅斯遠東艦隊出入太平洋的咽喉上被美國人勒上一道長索,長遠看,這對雄心猶存的俄羅斯來說,未必不是一種災難。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俄羅斯不會輕易鬆口。況且,100多年前,俄羅斯作家契呵夫就曾經警告過俄羅斯民族,不要為了經濟利益出賣祖先經營多年的“櫻桃園”。


其次,北方四島是俄羅斯對日關係中的一張王牌。普京同意與小泉就領土問題進行談判,最主要的動機不過是為了改善同日本的關係,爭取日本的經濟合作與援助。政治上普京不願意把領土交還日本,經濟上又繼續日本的經濟援助,普京明年的日本之行任務極其艱巨。所以在目前的情況下,普京只能在戰略上給日本人下餌,引誘日本只有加強經濟合作,日俄兩國才能建立起“友誼大廈”。否則,日本現在就領土問題進行談判確實有些為時過早。1991年,日俄雙邊貿易額只有5億美元;1998年,日本在俄的直接投資排在外國投資者的第16位。所以,俄方認為,在如此不正常的貿易和投資中作長期打算和搞好投資環境,是雙方迫切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再次,當前俄羅斯深陷恐怖襲擊的漩渦當中,9月初的別斯蘭人質事件更是使俄舉國悲哀。造成俄國內恐怖襲擊連綿不斷的一個主要根源就是車臣分離主義運動。小泉此時在北方領土問題上咄咄逼人,難免不會刺激俄羅斯人維護領土完整與國家安全的敏感神經,給人以乘人之危的嫌疑。況且長期以來,俄羅斯國民反對歸還北方四島的聲音一直持續不減,政府的態度也一直比較強硬。可以預見,在領土問題上,普京明年的訪日也不會隨意做出什麼承諾。


總的來說,在今後較長一時間內,日本政府的北方領土外交不會有大突破,受領土問題的制約,日俄關係也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領土問題優先同時輔以經濟合作,仍將是日本今後對俄政策主軸。(來源:國際在線 部分文章摘自2005年《俄羅斯研究》)


俄不會“歸還”北方四島 掃射越界日本漁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4 09:38:25

核心提示:經過整整一年艱難的審批,今年7月,鳳凰衛視駐俄羅斯記者盧宇光由俄羅斯政府授權,登陸北方四島。盧宇光對島上氣候變化和生態保護記憶猶新,他說,“一天就有四個季節”,“有熊在公路上走來走去”,“去海邊的公路一條都沒有”。由於海產豐富,島上政府對生態保護極其嚴格,“有偷捕獵者,可以用機關槍直接掃射。”盧宇光評價說,非親身登陸島嶼,不知道它如此重要,“俄羅斯絕對不可能‘歸還’給日本。”鳳凰網連線唯一登上北方四島的中國記者盧宇光,以下為文字實錄:


北方四島一天氣候有四季

鳳凰網:65年來,幾乎沒有媒體登陸南古里斯克島(日本所說北方四島之一的國後島),它是邊防特殊管區,要進入困難重重,你是怎麼申請進入的?


盧宇光:鳳凰衛視派我們到北方四島採訪,整個過程持續了一年,而且是在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登島之前,俄方批准了我們進入南古里斯克島,是65年以來首家媒體登上這個島採訪。


去年11月,俄羅斯政府打算請俄羅斯領導人,包括普京或者是梅德韋傑夫登上南古里斯克島,為了選舉需要,去島上進行宣誓。


我們得到這方面的消息,馬上就申請登島採訪。進入是需要特殊通行證的,因為那個是邊防特殊管區,審批過程整整經過一年時間,到了今年7月份,俄方通知我們:你們可以登島。


當時我們並不知道梅德韋傑夫準備在8到11月份登上這個島嶼,但是俄方還是有它自己的宣傳需要,我們上島後,馬上就得到了日本政府外交部在香港總領事館向鳳凰衛視提出的抗議。另外,我們從莫斯科飛到了南薩哈林整個過程中,跨域了7個時區,從南薩哈林到南古里斯克島,氣候變化異常。登島的最好時間是8月份或者是7月末,就這麼一個短暫的時間。因為是西北太平洋,所以暖寒交匯,早晨突然下雪了,接著又下霧了,又下雨了,又變成夏天,又變成秋天了,島上的氣候變化非常大;另外島上有很多活火山,這個活火山對氣候變化有很大影響。原來我們在南薩哈林是準備坐飛機去的,但是後來說航班因為天氣不好都不飛,停飛一個禮拜,我們只好選擇了一個海輪,從南薩哈林坐海輪到南古里斯克島整整要18個小時。


島確實很不方便,特別是在夏季,島民要出來到外面旅遊,都要提前一個月訂票,訂完後,你還得等待,所以等待變成了島民的一種期待,我們的紀錄片原來起的名字就非常貼切,叫《守望》。它的含義是包括日本人對這個島的期待,包括島民對未來的這種等候,而且實際上這是雙方民眾的一種守候,對自己希望的一種守候。

檢視次數: 4585

© 2024  
Taiwan Civil Government General Office
台灣民政府中央辦公廳
  Powered by

成員徽章  |  報告問題  |  服務條款